新北其他活動
「漂流之身」生態舞蹈呈現|2025北海岸環境藝術計畫成果共創活動
活動日期:9/27
環境藝術工作坊|流動的身體共創活動
活動日期:9/7、9/13
沿著風吃海|食物中的海島記憶共創活動
活動日期:9/7、9/21
觀展小旅行|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衛星展新北藝箱活動日期:9/25、9/28

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衛星展「新北藝箱」,是一場串連台灣北海岸社區的參與式藝術共創行動,9月份觀展小旅行由策展人涂維政帶路,一起穿梭展場,聆聽作品背後的故事,體驗藝術如何回應土地與生活。

在海風、山景與浪濤之間,不僅欣賞展覽,更深入理解地方文化,無論是藝術愛好者、文化旅行者,或想用新角度親近北海岸的朋友,都能在這趟旅程中發現驚喜與感動。


【帶路人】

涂維政/「新北藝箱」策展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帶領著新銳藝術家們,透過「新北藝箱」計畫,以北海岸為行動主軸,將藝術與在地社區連結,透過藝術家與地方的互動,探索地方特色,共同創作出與在地共鳴的作品,在北海岸地區進行展覽。


【場次1|三芝石門場】

▰ 觀賞亮點:
\ 三芝溪底 ‧匕匕庄 //
欣賞廖欣穎作品《Pó-hōo / Cover》,以二手衣物縫製而成,象徵信仰與社群連結的實踐。
\ 石門地景 //
走訪老梅罟寮、綠石槽。
\ 石門公地13-8號 //
廖欣穎2025創作《Building/築》,以毛線織片包覆建築,柔軟卻厚重的毛衣,象徵關係的連結與保護,也可能成為阻隔與困境。

▪️活動日期:2025年9月25日(四)
▪️活動時間:10:00至16:00
▪️集合地點:淡海輕軌淡金北新站
▪️結束地點:行程結束時返回淡海輕軌站
▪️報名費用:500元/人
▪️活動名額:限額15名,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xElb6


【場次2|淡水場】

▰ 觀賞亮點:
\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
王毓淞2025創作《與海龜共游》,在古厝設置親子游泳池,人們與家人、海龜共游,象徵生命繁衍與自然共生。
\ 滬尾碼臺 //
陳軍均軍事攝影展《島嶼光》,展出北海岸地區軍事訓練的影像,映照出這片土地的防禦痕跡。
\ 重建街7、13號 //
周佳儒作品《山腳下生活》,從建築中的窗戶、鐵窗花與牆面裝飾汲取靈感,將「窗」視為房子的眼睛,象徵著觀看、回望與想像的可能。
\ 重建街20號 //
欣賞李若玫作品《➰➰之間》,以外牆鐵皮為載體,採集現場叢生的植物紋理進行紙雕塑創作,邀請觀眾感受街區隱而不顯卻蓬勃的生命力。
\ 重建街27號 //
參觀水管頭OPEN CALL駐村空間。

▪️活動日期:2025年9月28日(日)
▪️活動時間:10:00至16:00
▪️集合地點: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淡水區新民街1段138巷7號)
▪️結束地點:淡水區重建街27號
▪️報名費用:500元/人
▪️活動名額:限額15名,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xElb6


【交通方式】
集合地點請自行到達,請於報名表單填寫交通需求,再由主辦單位安排共乘車輛。


更多活動資訊請至「OPEN北海岸」查詢
>> https://www.facebook.com/open.northcoast

2025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活動日期:9/20
2025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將於9月20日(六)假新北市石門區白沙灣舉行,​今年以【追風.迎豐】為今年活動主軸,由亞洲國際風箏聯合會領軍,偕同德國隊、日本隊、韓國隊、印尼隊、泰國隊與台灣共15個隊伍,國內外風箏好手攜手一起打造空中的豐收慶典,來自各國的特色造型風箏、軟體風箏、特技風箏,即將豐盛北海岸的天空。
 
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已經邁入第22年,台灣第一個國際性風箏節,石門獨特的觀光資源及充沛風力,造就了風箏的興盛。從1999年舉辦「風箏的故鄉-石門鄉」開始,2000年開始嘗試舉辦國際風箏節,並逐年擴大。對民眾來說,各式彩色風箏不僅振奮了每個人的視覺神經,更是大開眼界,原來風箏如此多元,如此的藝術、科技,風箏帶給人們的刺激,不僅止於無法停止的攝影,更延續了人們的夢想,撫慰心靈,更提供了一個與親人共遊共享的休憩場域。在國際的知名度、識別度,【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依然是最高,堪稱台灣最具代表性、以及展現台灣特色的風箏節。
 
2025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將以「傳達性別平等概念、國際風箏文化交流、呈現在地文化產業特色、永續發展在地風箏文化」為活動主題,以「追風.迎豐」,融入富基漁港海鮮特色元素,規劃設計多樣式活潑生動有趣的風箏,透過線與空的結合,幻化出了無盡的意境和情感,每個特色風箏,都訴說著那份寄託的美好和願望。新北市政府與石門區公所主辦的「2025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於9月20日星期六上午10點到下午5點在石門區白沙灣登場。
 
━━2025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
▪️日期:114年9月20日(六)
▪️時間:10:00-17:00
▪️地點:石門白沙灣
▪️活動詳情歡迎至「2025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官網查詢

 

陶藝手作體驗|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衛星展新北藝箱活動日期:8/16
活動特別適合親子一同參與。從孩子的想像、長輩的記憶,到家人之間的對話,都將成為創作靈感。藝術家將教你認識陶藝的基礎技法,將想像具象化,在泥土中共創出一段段有趣又溫柔的怪獸傳說。
 
【帶領藝術家|黃湘智】
「你心裡的怪獸長什麼樣?」
 
湘智老師是一位喜歡聽故事、也喜歡把故事變成作品的創作者。她來自宜蘭,擅長用陶土、木頭、各種材料做出小怪獸、小容器、小秘密——那些你沒說出口的心情,她會陪你用雙手慢慢捏出來。
 
她的作品常常跟「童年」和「想像力」有關,也很擅長陪孩子和大人一起創作,讓大家在泥土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這次,她會在現場帶你一步一步把你的怪獸做出來,也許你會驚訝,原來你也能創作出這麼有靈魂的東西。
 
更多資訊請至「OPEN北海岸」查詢
《山腳下生活》|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衛星展新北藝箱活動日期:9/2-10/30
【展覽介紹】
重建街是藝術家兒時在淡水巷弄間穿梭的生活記憶,從建築中的窗戶、鐵窗花與牆面裝飾汲取靈感,將「窗」視為房子的眼睛,象徵著觀看、回望與想像的可能。透過窗框,風景被轉化為生活片段的詩意映照,既是對往日時光的追憶,也拼貼屬於淡水的印象:街區景色、人文記憶、食物與日常點滴。窗的意象不僅連結了居民與城市,也串起多元的情感風景,邀請大家一同走進淡水街區的五彩心印象。
 
 【參展藝術家|周佳儒】
紙藝品牌「吉剪花」創辦人,擅長以紙創作,透過日常觀察、體驗與想像力,結合傳統圖案與現代思維的構圖於其中,來表現「土地、日常、剪紙」三者共存的相連性。
 
 【展覽期程】
日期:114年9月2日(二)至114年10月30日(四)
時間:戶外展建議每日10:00-18:00
地點:淡水區重建街13號
費用:免費
 
更多資訊請至「OPEN北海岸」查詢
《Pó-hōo/Cover》|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衛星展新北藝箱活動日期:9/2-10/30
【展覽介紹】
《Pó-hōo / Cover》以二手衣物縫製而成,源自創作對家族記憶的追溯。日治時期台北大空襲時,祖父母為避難從大稻埕逃至三芝北新莊山中,信仰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依靠。作品聯想起當時祖母是否曾向三芝的守護神大道公祈求庇佑。大道公信仰不僅凝聚了地方居民,也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無形的守護力量。創作過程中,北新莊的長輩與興華國小的學童參與手作,收集帶來用不到的二手衣物徒手縫製,成為覆蓋碉堡的大件被子,象徵信仰與社群連結的實踐,也突顯軍事建築的保護,以及另一種社群連結,無法忽視的保護力量。
 
 【參展藝術家|廖欣穎】
畢業於加拿大康卡迪亞大學藝術學院。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在職碩士,在學中。創作過程的特色之一是與他人互動,主軸圍繞著各式的關係,透過各種媒介達到互動的創作。近年的創作媒介以編織為主。
 
 【展覽期程】
日期:114年9月2日(二)至114年10月30日(四)
時間:戶外展建議每日10:00-17:00
地點:三芝溪底
費用:免費
 
更多資訊請至「OPEN北海岸」查詢
《Building/築》|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衛星展新北藝箱活動日期:9/23-10/30
【展覽介紹】
以老梅地區一棟閒置老屋為創作場域,藝術家廖欣穎透過「編織」隱喻人與人之間複雜而緊密的連結。這些空屋因產權分散、家族關係人的情感牽連而未能活化,成為「關係停滯」的象徵。本次作品延續她過去以編織探討社群與家鄉的脈絡,運用街頭藝術形式 Yarn Bombing(毛線轟炸),邀請參與者共同編織毛線織片,試圖包覆建築的外觀。這層柔軟卻厚重的毛衣,象徵關係既能連結與保護,也可能成為阻隔與困境。觀者將被引導思考:我們生活中的關係,是支持與守護,還是無形的羈絆?本展邀請大眾透過藝術凝視關係的多重性,感受其溫暖與矛盾並存的力量。
 
 【參展藝術家|廖欣穎】
畢業於加拿大康卡迪亞大學藝術學院。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在職碩士,在學中。創作過程的特色之一是與他人互動,主軸圍繞著各式的關係,透過各種媒介達到互動的創作。近年的創作媒介以編織為主。
 
 【展覽期程】
日期:114年9月23日(二)至114年10月30日(四)
時間:戶外展建議每日10:00-18:00
地點:石門老梅
費用:免費
 
更多資訊請至「OPEN北海岸」查詢
《與海龜共游》|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衛星展新北藝箱活動日期:9/16-10/30
【展覽介紹】
家是生命的繁衍場,如同台灣海邊的養殖場,滋養就是幸福;家也像釣蝦場,帶著娛樂與等待的寂寞。夏天暑假是回鄉探望阿公阿嬤的季節,公司田溪旁百年程氏古厝,如同守候子孫,等待著從身體裡繁衍長成的生命們歸來的家人。
 
藝術家王毓淞在古厝三合院日曬大埕設置親子游泳池,想呼應三芝玉堂釣蝦場與海水養殖場,裝進北海岸無盡的海水意象,召喚離海與故鄉的笑聲回歸。在泳池裡,人們與家人、與海龜共游,象徵生命繁衍與自然共生的願景。王毓淞曾於基隆外木山與海龜同游,此次訪談的文史工作者周正義老師也憶起童年在養殖池邊與海龜共游的經驗。作品以此提醒著:海龜從未遠去,只要轉變心念,海龜終將被我們召喚回來。
 
 【參展藝術家|王毓淞】
自幼美術班出生,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其風格活潑生動,並且充滿個人特色,畫面由黑白兩色為主,創作屬於黑白相片的視覺質感。在創作題材上,他用內心的凝視來追憶他無法紀錄的過往,想像與生命的歷練,用一幕幕的場景重新編排演出為新的故事並呈現在畫布上。
 
 【展覽期程】
日期:114年9月16日(二)至114年10月30日(四)
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7:00  (每週一及每月第一個週二休館)
地點: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一段 138 巷 7 號)
費用:免費
 
更多資訊請至「OPEN北海岸」查詢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