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理念Curatorial Concept
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以「漂流木演義」為題,邀請18位當代藝術家進行木質材料的創作,並結合館內的大型展演活動及夜間開館活動,並透過藝術進校及在地社群的合作與倡議,讓整體活動能結合美術館的美學能量與地方社群深耕地方所累積的社區設計方案,進行更深度的合作,也讓這樣創新連結能帶動地方整體的觀光效益。

「漂流木演義」概念是一個深具象徵意義的藝術主題,通過漂流木這一具體的自然物來探索地方的時間、變遷、記憶以及生命的流動性。這個概念不僅涵蓋了自然界的物理漂流過程,還映射到人類生活的種種隱喻,並以此為基礎進行藝術創作。
流動與變遷的象徵
漂流木的形成是時間和自然力量的直接結果,它隨著水流或風的推動漂向未知的地方。這一過程象徵著生命和事物的流動性、無常與不確定性。這種流動可以比擬人生的起伏、記憶的變化,甚至是社會環境的變遷。漂流木作為時間的痕跡,反映出一個個體或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所經歷的變化、遺忘和重生。
記憶與歷史的承載
每一塊漂流木都可能帶有過去的記憶或是歷史的痕跡。它可能曾經是某棵樹的一部分,經歷過歲月的洗禮,甚至是受到人類活動影響而被帶到海洋或湖泊中。漂流木可以被視為一個“記憶容器”,承載著自然與人類社會間的互動。藝術家可能會藉由這些木材的紋理、顏色和形狀來表達歷史的變化,或通過物件的再生來探討記憶的再現與遺忘。
環境變遷與生態意識
漂流木不僅是一個自然現象,它也是環境變遷的證據。隨著氣候變化、水位上升和生態破壞,越來越多的漂流木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海灘和水域中。這種現象使漂流木成為關注環境與生態問題的重要象徵。藝術家可以通過漂流木來表達對自然破壞的反思,或利用這些木材進行回收創作,呼籲觀眾關注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
空間與時間的對話
漂流木隨著水流漂移,不僅在物理上移動,也在時間上形成了對話。它的漂流代表了時間的流逝,而每一塊漂流木都擁有獨特的生命軌跡。藝術家可以通過空間的轉換來探索漂流木在時間中所承載的意義,例如將漂流木放置於不同的地點或結合音效和視覺元素來呈現其隱含的時間感。
 
總結來說,漂流木的演譯概念是一個多層次且富有深度的藝術命題,涵蓋了自然的流動性、生命的過渡、記憶的再現及生態與環境的深刻關聯。它邀請觀眾在藝術的語境中重新認識人類、自然與時間之間的脆弱與共生。
0
展單位簡介Curator’s Introduction
朱銘美術館
創辦人朱銘以推廣「雕塑藝術」和「兒童藝術教育」為宗旨,自1999年開館以來,致力讓藝術的種子種活在每個人的心田。館內典藏朱銘《鄉土系列》、《太極系列》及《人間系列》等經典作品,展示空間以戶外為主,氣勢磅礡的雕塑座落在鄰山面海的景色之中,提供社會大眾暢遊於藝術與環境之中,並透過展覽、工作坊、營隊、館校合作等展演活動,持續在台灣美學教育進行永續的扎根行動。
浪金山
致力於北海岸的地方創生與文化推動,創辦人蔡文培召集一群熱愛北海岸的青年組成團隊,自2019年起,透過線上Podcast媒體與線下複合式空間的整合營運,展現北海岸的獨特魅力,「浪金山」不僅挖掘並分享扎實的在地故事,更通過其複合式空間提供餐飲、交流聚會和旅遊資訊等實體體驗,為在地社群與訪客創造豐富的互動機會,共同營造出一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品牌生態系。
子隆山房
雕塑家張子隆以「與自然共生、生態永續」為理念所創辦的藝術場域,2019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提供國際文化、藝術創作交流及生態論述的跨域對話的平台,提升北海岸在地社區對於公共空間環境美感認知,自2023起,推動北海岸駐地創作計畫,從生態關懷,環境永續的觀點出發,以生態採集、回收物為素材回應自然再生的理念,共舉辦12場北海岸環境藝術工作坊,透過藝術行動連結北海岸地區。
食考房
致力於推廣北海岸食魚文化,透過料理、體驗與食育,讓人們重新認識海洋資源與地方飲食的價值。創辦人張正忠以當日現流漁獲與在地當令食材為核心,強調「吃當地、吃當季」,創造料理與環境共鳴的飲食體驗,連結漁村、海洋、食材、生產者與消費者,分享漁業文化與海洋永續理念,讓每一道料理都承載著地方故事,透過味覺、視覺、觸覺感受城市特色及文化。
覽地圖Map
新消息News
【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即將登場! 朱銘美術館展期優惠票線上搶先開賣】

「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即將於7月18日至9月28日於北海岸多處地點隆重登場!本屆藝術季為第三年舉辦,由交通部觀光署指導,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朱銘美術館承辦,同時串聯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北分署及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北海岸的相關藝文活動與創作,共同打造屬於北海岸夏季的藝術饗宴。本屆藝術季以《漂流木演義》為主題,展現自然力量的痕跡與人文連結的詩意,邀請18位當代藝術家展開漂流木創作,於北海岸地區展出大型地景與農村共創裝置藝術,構築「藝術漂流線」,以山海為語彙,講述自然與社群交織的故事。漂流木象徵著流動、記憶與變遷,每一塊木頭都承載著自然與人類活動的痕跡。藝術家透過創作回應環境變遷、再生循環與地方歷史,邀請觀眾重新思考人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我們邀請觀眾以五感體驗「漂流木」所蘊含的時代與生態意義,打造一場集結展演、教育、共創,跨越藝術、環境與人文的藝術季。

本屆藝術季以金山朱銘美術館為承辦單位及核心策展團隊,攜手在地深耕團隊—浪金山、子隆山房(石門雕塑中心)及食考房擔任區域策展團隊,邀請藝術家李蕢至、謝懷賢、丘智偉、路瓦.里維拉、張國耀、陳淑燕、邱俊維、江孟禧、謝其軒、李汪澤、鍾濬丞、游佳臻、曾俊豪、許俊翔、李振盛、趙玉燕、王宏祥、Martyn Barratt,於北海岸自然場域中進行現地創作,發展具公眾參與性的藝術裝置,呼應北海岸多元的自然與人文地貌。

漂流木藝術共創 實踐文化永續的精神
今年的展覽及活動區域橫跨北海岸的基隆、萬里、金山、石門、三芝及淡水地區,主展區有8件大型地景藝術裝置分別位於朱銘美術館園區及白沙灣遊憩區,結合臺二線沿岸4座公車亭再造藝術創作,以及嵩山梯田、忠寮農村與三生步道之3件農村共創地景藝術,構築「藝術漂流線」,結合地景藝術與日常通勤路線,讓藝術走出展館、進入社群。公車在濱海路線上日復一日地行駛,如同漂流木的流轉旅程,串起北海岸的風景與記憶,也延伸藝術與觀光的無限可能。

本屆藝術季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活動,更是一項匯聚創作、教育與社群共築的文化行動計畫。朱銘美術館與在地小學推動藝術共創「漂流魚游學校」計畫,總共超過250位小學生參與彩繪漂流魚。邀請藝術家江孟禧帶領復興高中學生進行藝術營《漂流.造舟》,用雙手和創意,將漂流木變身成為一艘艘乘載想像的船。

  透過藝術家的引導與合作,將具有地方記憶的漂流木轉化為具生命力的創作,深化社群參與文化連結。這些共創作品不僅成為社區的文化實體,也促進居民認同、凝聚力與在地參與感。

來場北海岸夏日的藝術饗宴,精彩優惠不要錯過!
  另外,藝術季開幕活動《漂流光影—盛夏樂章》將於7月19日(星期六)晚間七點盛大登場,結合擊鼓、舞蹈、光影與煙火,打造震撼感官的多媒體藝術演出,展現自然萬象與藝術創造的交融之美,打造感官震撼的跨域藝術饗宴,現場並有四季食農市集,展售北海岸地區在地農特產美食及藝術手作品。為讓更多民眾享受北海岸夜晚藝文的浪漫,7月19日(六)與7月26日(六)兩日晚上5點30分後,朱銘美術館將開放夜間免費入館,歡迎民眾在星光下徜徉藝術園區,體驗雕塑、表演藝術與自然交會的迷人夜色。

為配合「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展期,朱銘美術館特別推出藝術季展期限定優惠票價200元(原票價350元),讓民眾可以更輕鬆欣賞藝術季於館內的5件地景作品,以及館內特展及定期展出作品,即日起可至朱銘美術館線上購票網站(https://reurl.cc/yRxODE)購買,票券使用期間自2025年7月18日至9月28日。此外,朱銘美術館於藝術季期間,每週五、六、日將提供免費接駁車至金山市區,詳細資訊請看朱銘美術館官網,誠摯邀請民眾提前規劃夏季藝術之旅。

北觀處官網:https://www.northguan-nsa.gov.tw
皇冠海岸觀光圈:https://theme.northguan-nsa.gov.tw/crowncoast/
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https://www.facebook.com/northguan/
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網站:https://www.northcoastartsfestival.com
 

共活動Event